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浅论工程项目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24 14:28:25  文章录入:ArticleInput  责任编辑:21cpmzhang

进度计划和单位工程进度计划);二是组织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三是施工进度计划实施中的检查与调整。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规范化

  我国在2001年发布了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已经覆盖了国际标准OHSASl8001:19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所有技术内容,这样,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也就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就有了国家标准可以遵守,这对于规范工程项目的管理,减少职业健康安全事故必将起到的积极的作用。
 
  4、防水土流失和环境保护的规范化

  施工现场防水土流失和环境保护主要是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运用除尘技术和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防止和尽量减少施工造成对大气的污染;二是采用废水处理技术防止对水资源造成污染;三是尽量控制施工现场的噪声,使噪声排放低于国家规定限值;四是正确处理固体废物,防止造成综合污染。按照GB/T24000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

  5、合同管理的规范化

  合同是施工项目众多管理工作的根本性依据,它的签订质量和 内容 条款往往决定项目管理工作的最终成效,执行一份各方面都对我方有利的合同(当然不能违背合同订立的公平性原则)和相反的情况对于执行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执行的效果当然也不一样的。对于中小施工 企业 ,在建设合同的谈判和签订阶段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 问题 :

  第一,关于合同的“标的”——工程承包内容和范围一定进行严格的文字确认,切忌采用容易产生歧义的文字描述,对于承包合同,一定要使用工程量清单的约定模式,避免产生争议。对于一些约定俗称的内容应视合同签订的具体情况尽量予以明确,如承包人的驻地建设,为监理工程师提供服务的标准等,在谈判阶段应该明确了解业主的要求标准,以便于为项目的成本预测提供 参考 .对于在谈判中合同双方确认的施工内容和范围方面的调整和修改,应及时以文字方式记录下来,并以合同补遗或者会议纪要的方式作为合同的附件并说明它构成合同部分。在实际操作时,还要注意谈判完成后的阶段性签字一定要及时进行,避免由于人为的因素出现偏差,使辛辛苦苦得来的谈判成果付之东流。
 
  第二,对于一般的单价合同,在谈判时应要求与发包人共同签订一个“增减策”幅度,当超过该幅度时,承包人有权要求对单价进行调整。

  第三,确定合理的计价方式。

  第四,关于合同价格调整条款要约定明确,尽量不要签署所谓的“总价包死”的合同。因为一般建设工程工期都比较长,而且随着 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 的不断 发展 , 影响 现场施工和合同执行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很容易出现不可预见的因素。约定价格调整条款可以比较公正的解决非承包人可控制的风险损失。

  第五,关于合同款支付的条款,根据不同的项目规模和业主的管理模式不同,在谈判时应重点解决预付款的支付进度,投标担保返还时间等问题,尽量缓解项目的资金压力。

  第六,关于工期和保修期的问题。承包人应尽量通过谈判使发包人接受并在合同文本中明确承包人保留由于工程变更、恶劣气候以及“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承包人也无法预料的条件变化”对工期产生影响而延长工期的权利。

  第七,完善合同条件的问题。视具体情况尽量多提要求。

  6、组织协调的规范化

  施工项目在运行中会涉及与很多方面的关系,为了处理好这些关系。就需要协调。施工项目的协调管理范围根据系统学说分为系统内部的协调和对系统外部的协调,对外部的协调又分为近外层和远外层协调。

  组织协调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施工项目实施周期长,只有处理好项目内外的大量的复杂关系,才能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
 
  对于项目内部,协调人际关系主要靠开展民主集中制,做好思想 政治 工作,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这一项工作不可忽视,项目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是能够开展其它方面协调的基础和保证,只有项目部全体群策群力,团结一心,才能对内便于组织关系和内部需求关系的协调,对外展现良好的企业形象,对顺利开展对外协调大有裨益。

  对于与近外层关系的协调,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协商,一般以合同为解决争议的依据。虽然没有上下级的关系,但是作为承包商还是要做到尊重近外层的工作,站在积极主动的角度去协商解决问题,尤其是针对设计单位,更要通过密切接触,赢得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对于与远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