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由合理低价中标谈对个别成本价的认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17 13:56:10  文章录入:21cpmzhang  责任编辑:21cpmzhang

  招投标制度在我国已经施行近20年,在建设领域的改革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建筑行业体制改革滞后,在招投标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弊病,尤以工程造价这一环节最为突出。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采用以定额编制的标底为界±5%或+3%、-8%等等的评标方法,扼杀了企业的修改、潜能和竞争力。致使企业在投标时把精力主要集中在编标的准确度或探测标底之上,忽略了本企业的消耗标准的测算编制和科学管理,造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为招投标活动中的一些腐败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2000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的《招标投标尖》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依据。《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三条中规定:“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第四十一条还规定:“中标人的投标应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这里提出了“合理低价中标”和“成本价”概念,而这个“成本”应该理解为投标人的个别成本,而非社会平均成本。由于投标人的技术、设备、管理等多方面原因,其个别成本有可能低于社会平均成本。投标人以低于社会平均成本但不低于其个别成本的价格投标,是应该受到保护和鼓励的。但是,“个别成本”如何确定却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大难题。各个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我们很难找出一个固定的模式去照搬套用。本人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以及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的体会,来谈谈对“合理低价中标”中“个别成本价”的一些认识。
    
  1 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实现其最低个别成本价的主导
    
  看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首先要看它是否有一套健全、合理、可行的管理制度。说其健全,即谓不能有漏洞,说是说处处事事都应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合理则可理解为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上的合理,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合理,管理有序。机构臃肿,职能重叠,必须造成人浮于事,管理效率低下,成本上升。管理制度的可靠性是调动人的积极因素的必要条件,人们只有确信其实施的可能性,才会从主观上去遵守它,不可行的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久而久之则将失去制度的严肃性。
    
  2 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是实现最低个别成本价的前提
    
  管理不利因素 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整个施工队伍的水平,只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懂得如何要求自己的职工,如何对职工进行培训,从而提高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提高工程优良率,使企业付出的劳动得以最大的回报。这是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根本所在。
    
  管理人员的素质可分为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思想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管理人员能否与企业同心同德、荣辱与共,这是企业用人的关键。一个朝秦暮楚、脚踩多只船的人,很难说能给企业带来多少效益。同时,遵纪守法、按规章制度办事也是管理人员思想素质高低的具体体现。没有这一点作保证,今天给你来一个赚8块赔10块,明天再来个偷税漏税被查被罚,又从何谈起降低成本呢?
    
  如果说思想素质是管理人员干好工作的主观条件的话,那么业务素质则是其干好工作的基本保证。学历、资历、经验、业绩等,都能从没侧面考察一个人的业务素质的高低;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也同样能反映出其业务素质。一个关于学习、勇于进取、不断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人,其业务水平会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项目经理,其业务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反映在他的施工方案、网络计划、平面布置等极具竞争性的工作内容上。
    
  3 企业消耗标准的测算、编制是实现其最低个别成本价的一项最重要的技术保证
    
  由于受几十年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目前在我国企业消耗标准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尽快改变这一现状已是当务之急。
    
  企业消耗标准测算、编制的准确与否,实际上仍属于企业管理制度的可行性的范畴,是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技术表现,也是能否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消耗标准的编制,既要让实施者通过努力能够完成它,又要体现出本企业的管理特点,具备市场竞争力。企业消耗标准的高低与否,它是否符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