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地铁工程混凝土抗裂性能评价方法和控制措施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论文资源库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4 18:39:05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石。对于粗骨料,可根据施工条件,尽量选择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早期温升,应采用缓凝型高效减水剂,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伸缩变形。目前广泛采用的萘系减水剂和聚羧酸减水剂在使用前应进行减水剂试验。宜进行配合比优化,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尤其是对混凝土和易性中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要反复进行试验,以选出比较合适的配合比。

  (3)降低约束系数

  约束是引起结构开裂最关键的外界因素。地铁工程混凝土结构会受到内外约束、侧边约束和两端约束。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约束、降低侧墙类结构的侧边约束和降低框架结构的两端约束是减小混凝土结构约束系数的主要方法。当然也可以设置滑动层和设置应力缓和沟来降低结构约束系数。

  (4)施工工艺选择

  宜根据地铁工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施工工艺,建立面向结构对象的施工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分层浇筑,应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的衔接时间,都在初凝前完成。同时在上层混凝土振捣时,将振动棒插入下层表面下50mm左右使上下层连成一体。采用二次振捣技术,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保温养护措施应使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温控指标的要求。大体积其浇筑量过大,整体要求性高,在浇捣和养护过程水泥水化发出大量的水化热,但因其体积厚大,大量水化热得不到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高于外层混凝土温度,产生较大的温度差,由于表里体积膨胀不一至,便会产生温度裂缝,故降低水化热是施工的重要措施。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当内外温差过大时,必要时可通过埋设冷却水管的方法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和内外温差。对于顶板等大面积混凝土结构,为防止出现塑性沉降裂缝,应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严格控制,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流动性,并且尽可能采用早期自收缩较小的混凝土,以减小侧边约束的程度。在施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缩短浇筑间隔,从而减小约束系数。对于受端部约束影响较大的混凝土,如受两端柱约束的梁,应优化施工工艺,尽可能减小施工时约束系数。必要时可以设置后浇带或采用微膨胀混凝土,从而避免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

  为确保事先制定的防裂措施能够在工程施工中得到落实,可根据相应规范的要求,对地铁工程混凝土实行施工监控,对其温度场、应力场和收缩等进行监控,确保实际工程相关指标满足施工要求。

  因此,对于地铁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宜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采用不同类型的控制措施,在必要时对地铁工程混凝土结构实施防裂施工监控,确保地铁工程混凝土在早期不出现裂缝。

  5.结语

  本文对地铁工程混凝土裂缝的危害、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铁工程裂缝评价的方法和地铁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具体如下:

  (1)地铁工程混凝土在早期产生的裂缝不仅影响其美观,而且会引起结构渗水,从而影响其安全性和耐久性,由此带来的维修费用高。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地铁工程混凝土早龄期裂缝进行控制。

  (2)地铁工程混凝土产生的裂缝原因较多,但主要是由于采用了早期容易开裂的高强混凝土和施工养护措施不到位、无法实行定量的养护以及采用的防裂措施不正确。

  (3)地铁工程混凝土抗裂性能评价时,不宜采用单一的指标,应综合采用单轴约束法、圆环法和平板法,并辅以一定的混凝土早期热学、力学、变形性能和约束系数的测量。

  (4)地铁工程混凝土抗裂性能控制宜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施工工艺确定、养护保温措施和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

  本文提出的抗裂性能评价方法和控制措施可供地铁工程施工参考。

  参考文献:

  [1] 巴恒静,高小建.约束条件下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开裂[J].混凝土,2002,(5):3-6.

  [2] 苏安双. 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缩性能及开裂趋势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3] 李飞. 混凝土早期约束应力发展与松弛过程研究[D]. 北京:清华大学, 2009.

  [4] 额吉乐.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缩及开裂抑制措施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1.

  [5] 侯景鹏.钢筋混凝土早龄期约束收缩性能研究[D]. 上海:同济大学,2006.

  [6] 李颖.高性能混凝土约束收缩试验研究[D]. 上海:同济大学,2008.

  [7] 康明.施工期钢筋混凝土构件约束收缩变形性能研究[D]. 重庆: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