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工程总承包与企业资质制度
作者:张智慧  …  文章来源:项目管理者联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3/2 16:38:40  文章录入:21cpmzhang  责任编辑:21cpmzhang

集团)到2007年新出台的施工特级资质标准,人为强化了市场进入壁垒,如新标准的目标是把目前260多个特级企业压缩为50个。我国资质管理的基本思路是扶植大企业使其更强、更大,如取得施工总承包序列中某一类别特级资质的企业,在核发本类别建筑业企业特级资质证书的同时,核发某一相应行业的工程设计甲级资质证书,从而为本类企业承担设计—施工总承包任务奠定了资质基础;同时,由于现行的一些资质标准过高,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转包挂靠、弄虚作假屡禁不止。

  显然,在我国现行建筑市场上,首先是政府超越市场选择企业,依靠行政指令在建筑市场供求双方之间寻求平衡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管理权高度集中在政府部门,易造成权力寻租

  企业资质管理是对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企业进入市场的准入性审查,属于行政许可法的调整范围,是一种准入性的行政许可制度,属于政府管制行为。有关资质的申报、审批程序都是由政府部门或政府部门指定的机构负责,同时从资质申请的受理、审查、管理、市场违规行为的处理等整个管理环节,政府主管部门都发挥着主导作用,具有很大的权力。

  资质管理权高度集中在政府部门手里,许多管理的内容和程序、权限划分等都是以部门规章、制度来规定,并由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解释和实施,透明度不强,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大,造成一些暗箱操作的现象严重,甚至有些行政机关将资质审批作为权力“寻租”的一个手段。 

  对资质管理制度相关建议

  建立社会化和市场化机制,提供能力担保

  逐步建立由市场认定企业能力的机制。企业能力由市场第三方如工程担保、质量安全保险企业去认证,并通过权利义务的制衡来实现。发挥这一作用的第三方可以是工程担保公司或质量安全保险企业。这类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他们在为建筑业企业提供担保、保险前,必定对企业进行全面审查,包括企业的信用等级、生产、管理能力等。这样,担保、保险这类市场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实现了对建筑业企业能力的甄别。这种甄别不再是行政意义上的,而是市场主体对利益的追求使然。

  应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和公开机制。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网络平台和建筑市场监管系统已在部分地区开始启用,随着“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统一的信用法规体系、统一的信用奖惩机制”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在我国全面展开和信息共享、公开机制的完善,建筑企业承担工程项目信息、项目建设效果、信用等信息全面公开,即可为业主方提供能力和信用查询,从而弱化资质管理的效应。

  适应市场,完善法律制度,促进联合体的发展

  工程总承包是项目业主为实现项目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承发包方式,承包单位依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资源的优化组合,围绕某一项目组成设计—施工联合体进行项目总承包,这也是市场选择的一种形式,这样既可以做到企业间资质互补,优势互补,增强总体的竞争能力;又能够按照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配置资源,从而为各方获取较大的经济收益。日本、美国等国的建筑企业为了应对规模浩大、技术复杂、竞争残酷的工程项目,往往结成企业联合体联手投标、联合经营。

  在未来市场上,共同经营项目的联合体将与企业间的总分包结构模式同时存在。所以,在促进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发展时,不应对总承包企业的组建途径进行过多的限制,应积极探索有利于联合体发展的法律和制度。 

  企业资质简约化,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我国由于历史原因,现阶段我国施工总承包特级10个类别,一、二、三级资质12个类别, 分别对应于铁路、电力、交通、市政、水利、矿山、冶金、石化等行业,资质审批政出多门,造成市场按行业分割,导致建设力量重复设置,产业资源配置不合理。而美国除了房屋建设外,对土木工程的建设只分四类,一是公路与高速公路,二是桥、隧道和高架路,三是管道、交通、电力、水和下水道,四是其它,分类非常简明;新加坡只将工程分为五类:建筑施工、建筑相关工程、机电工程、建筑维护、建筑材料供应。

  上述这些类别,就其工程的内容来说,可以分解合并为建筑工程(含各类工业建筑)资质、土木工程资质、各种专业资质和劳务资质, 减少跨行业障碍,给企业发展留有较大的空间。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上一页  [1] [2] [3]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