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项目执行 >> 质量管理 >> 正文
如何控制市政排水管道的工程质量
作者:彭顺啟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8-25 20:02:04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的体量不断增大,混凝土是当前最广泛使用的建筑结构材料之一。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一般的理论和多年的现场经验,对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简单的阐述。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本身变形和约束等一系列问题,使混凝土裂缝成了工业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工程隐患。轻则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等,严重的将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和减轻混凝土的开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1、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1.1 人为因素

  ①设计不当产生的裂缝。为追求建筑物的外观样式,建筑物表面存在过多凹凸角,产生的凹角应力集中导致出现裂缝。一些超长建筑物,很易出现伸缩裂缝。此外,因设计的承重板件厚度太小,刚度减弱,板中受拉钢筋和受压混凝土应力增大,致使板件出现穿透性裂缝。

  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产生的裂缝。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是造成混凝土开裂的重要原因。配合比不当指水泥用量过大、水灰比大、含砂率不适当、骨料种类不佳、选用外加剂不当等。

  ③混凝土养护条件不好产生的裂缝。混凝土养护是使混凝土正常硬化的重要措施,养护条件的好坏对裂缝的出现有着关键的影响。

  ④混凝土材料使用不当产生的裂缝。如使用导致混凝土收缩性较高的矿渣水泥、快硬水泥、低热水泥及水泥标号低或水灰比高均易产生裂缝。

  ⑤施工方法不规范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振捣不均匀,或是漏振、过振等情况,会造成混凝土离析、密实度差,降低结构的整体强度。混凝土内部气泡不能完全排除时,钢筋表面的气泡则会降低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钢筋若受到过多振动, 则水泥浆在钢筋周围密集,也将大幅度降低粘结力。

  1.2 客观原因

  ①温度应力引起裂缝。目前温度裂缝产生主要原因是由温差造成的。

  ②收缩引起裂缝。收缩有很多种,包括干燥收缩、塑性收缩、自身收缩、碳化收缩等等。由于混疑土特性,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经过了水分蒸发、体积逐渐缩小,近而产生收缩, 根据力学分析,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不能自伸展。当混凝土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现浇板的开裂,应压力相对集中的地方通常是开裂的部位。

  ③由于水泥工业的发展,为提高水泥强度,厂家往往通过磨细水泥熟料的方法,从而导致水泥比表面积大大增大,体积稳定性越来越差。另外,随着商品混凝土的广泛使用,厂家骨料质量明显下降,特别是采用泵送剂后,容易导致混凝土早期塑性收缩裂缝和后期收缩裂缝。

  ④荷载引起的裂缝。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因变形而产生的裂缝,根据构件的种类,受力性质和受力大小,有不同的变形形状和裂缝规律。

  2、裂缝的防治措施

  2.1 控制材料的配比量

  ①在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工作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采用“三低 ( 低砂率、低坍落度、低水胶比) 、二掺 (掺高效减水剂和高性能引气剂) 、一高( 高粉煤灰掺量) ”的设计准则,生产出高强、高韧性、中弹、低热和高极拉值的抗裂混凝土。

  ②在实际确定施工配合比时,应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首先,应根据水泥的水化热、泌水性、收缩率、比表面积等性能合理选用水泥及用量;其次,严格控制混凝土用水量,并设法控制混凝土的泥水,提高水泥砂浆的粘度、减少集料的沉降,充分发挥砂、石的骨架作用,减少多余的拌合用水量;再次是严格控制混凝土骨料的含砂量,优化骨料配级: 最后是在高温季节施工时,严格控制各种原材料温度,特别是水泥的温度,对防止混凝土的裂缝产生也很重要。

  2.2 控制好施工工艺流程

  ① 改善搅拌工艺。采用二次投料的净浆裹石或砂浆裹石工艺,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聚集在水泥砂浆和石子的界面上,使硬化后界面过渡层结构致密、粘结力增大,从而提高混凝土强度10﹪或节约水泥5﹪,并进一步减少水化热和裂缝。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加工工艺,在传统的三冷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风冷新工艺,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② 严格控制浇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以利于散热,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