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市政 >> 正文
浅谈市政工程安全管理对策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论文资源库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8-19 21:27:21

  摘 要:本文从我国当前市政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做了分析论述,尝试性地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对策。

  随着近些年来市场化进程的稳步加快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的发展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绝佳时机。但是,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城市问题,而市政工程正是当前城市内部建设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加快,市政公用建设工程的投资也大幅上升,尤其是道路、桥梁、给排水、热电、污水处理厂站以及隧道等大型工程的日益增多,使得市政工程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安全是一切生产建设的主题与核心,一旦出现安全事故,都会给市政工程的建设增加恶劣影响,尤其在当前建设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市政工程建设的安全问题也不容乐观。对于安全管理部门来说,应该及时做好充分的准备来应对市政工程安全问题。

  一、当前市政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政工程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对于市政工程安全管理的机构设置比较薄弱,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但是却形同虚设,成了门面和摆设,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有的企业甚至为了节省人力资源和开支,没有为安全生产构建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这种种情况折射出的是整个监管体系的缺失,安全问题成了表面上的形式,这无疑是当前市政工程安全的最大隐患。同时,企业与项目部安全管理脱节,使得监管要求不能及时、准确地下达,现场的安全管理信息无法及时上传。

  对于市政工程建设安全的检查、监督出现缺失问题,是与奖惩机制不完善有着密不可分关联的。由于对于安全事故责任的界定不明确,并且在处罚中从轻发落,给了事故责任人有了逃脱惩罚的侥幸心理;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单独针对施工质量和安全而设立的奖励程序不透明或者甚至根本不存在,极大地削弱了施工队伍工作的积极性。

  (二)安全管理意识匮乏

  安全事故频发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安全意识的淡漠,而这归根到底确实由于安全管理意识的匮乏。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是人,而人的安全意识是一切行为的基础,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一样,都离不开对“人、机、料、法、环、测”的综合管理,不管哪一个环节出现故障或者存在隐患,都可能出现事故甚至是具有毁灭性、破坏性的重大事故。安全意识的匮乏主要是指三个层面人群的安全意识匮乏:

  (1)行政领导的安全意识不足

  众所周知,行政领导是一个单位或者企业的领导核心和决策方向,其言行和思想意识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走向。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行政领导具有行政裁量上的权威性,中国当前的体制决定了长官意识依然左右着政策的贯彻执行。领导重视的事情,一定会得到又好又快的执行;领导不重视的事情,执行起来则是举步维艰,寸步难行。安全问题也是如此,领导自身的安全意识如果不够的话,自然对企业的安全管理疏于规范和要求。而当前时有发生的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恰恰反映出了有些行政领导的安全意识淡薄。

  (2)监管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

  在人员施工过程中,更多的注意力会投放到生产建设上,很容易出现一些安全问题而不能及时发觉的状况,这就需要监管人员从旁监管,及时发现并认真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处罚,并立即对错误操作或者安全隐患进行纠正和排除。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当前不少监管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也有待于加强,甚至不乏个别极端分子出现恶劣的玩忽职守现象,这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和人们财产的安全都可能构成灾难性的破坏。

  (3)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匮乏

  施工技术人员,尤其是从事一线操作的工人,由于施工队伍多是由进城务工人员构成的,文化素质比较低,安全意识和知识比较匮乏,常常会出现麻痹大意的问题,所以施工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各类安全问题。而且由于其技术技能熟练程度不高,有时候需要操作一些施工设备时,甚至会出现违规操作的问题。

  (三)安全教育的形式化问题严重

  上到国家,下到企业单位,尽管每天都在强调安全教育,但是仍然有部门存在追求表面文章的部门存在,很多情况下完全是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仅仅是走走形式,走走过场而已。上级政府三令五申,下游对策依然是熟视无睹,这种想象长久以来已经是个老问题了。并且,安全教育无论在形式、内容时间以及在对象上都缺乏必要的针对性,仅仅由政府机构采取的课堂式培训起到的效果是有限的。

  (四)安全生产问责不到位

  政府行政讲究问责,企业的生产建设也要进行相应的问责。问责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明确问责对象,其次是建立完整的问责机制,对公司、项目部、班组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要界定清楚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