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市政 >> 正文
国内外城市轨道空通投资及经营模式比较
作者:艾阳 马健 来源:《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09-1-17 14:03:39

    2. 4. 1概况

    广州毗邻香港,因此其模式借鉴了香港的经验。

    广州市于1998年建成了地铁1号线,并分别于2000年和2002年开始兴建地铁2一号线(预计2003年建成通车)、地铁3号线(预计2005年建成)。若这两条线顺利建成,广州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到78 km。

    2. 4. 2投资及经营模式

    广州市轨道交通的投资由政府承担,为此广州市讨委下设了轨道交通筹资办公室(以下简称“筹资办”)。项目的建设及运营由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负责。项目建成后,筹资办负责债务的偿还。

    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债务偿还的资金来源于广州市土地批租收入。广州市目前已将全市土地集中管理。土地批租由市土地储备中心在政府指导一下进行,并有公证部门监督批租过程,以确保行为的公开、公正和公平。批租收益将主要用于满足轨道交通需求,剩余资金在政府指导下用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于广州市每年上地批租收益高达30亿元以上,因此每条线的资本金比例都超过50 %,并且为政府建立较高的信用度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据了解,到2001年底广州市己还清了地铁1号线的全部内资贷款)。

    广州市轨道交通的经营采取包干的力一式。政府出资将项目建成后,将项目的经营权交予地铁总公司,但不再对项目的运营进行补贴。地铁总公司如果经营出现亏损,将以自身信用或经营权质押的方式到银行进行融资,政府对这部分债务不再承担责任。

    广州市地铁的票制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不但引进了白动售检票系统,还向乘客出售多种储值优惠票,既方便了乘客的需求,又达到了吸引乘客提前消费的目的,其票价定位也较为合理。

    广州模式的优点是:①政府对轨道交通投资的资金来源稳定充足,强化了金融机构对项目投资的信心,方便厂项目融资;②建设期负债由政府在土地收入中列支,降低了经营压力;③通过运营包干制控制了经营成本;④良好的票制和票价定位对客流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广州模式不利因素有:①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开支在可支配财力中所占比例较高,将对政府近期的资金周转产生一定的影响;②投资方式单一,影响了资金使用的效率。

    2. 4. 3前景预侧

    鉴于广州模式的优越性,投资广州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基本上无后顾之忧。因此,广州轨道网络的建设将会得到更多国内外金融机构的青睐,使其投资、建设快速发展。

    2. 5天津、南京模式

    在国家开发银行的支持下,天津、南京两个城市正在轨道交通投融资领域探索一种新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根本点是为轨道交通的发展建立长期稳定的现金流体系,以保证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并打消投资机构对返还资金来源的担忧。具体的作法是:以基年财政收人作为参照,对城市财政收人的增长部分按一定比例汁提轨道交通建设基金。建立这种模式的出发点基于三个判断:一是城市的财政收入将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快速增长;二是城市轨道交通将对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财政收人起到重要的作用;三是地方政府的信用是连续、可靠的。

    这种模式将为那些急于建设轨道交通网络、又苦于融资无门的城市开辟一个新的领域,并约束了这些城市的道德风险,因此,它将成为近期发展轨道交通最行之有效而又不难实现的一种模式。

    3结语

    从上文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国内、国外的地铁项目自身无盈利能力,政府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运营中的主要责任者,在运营管理方面采取市场化运作应不失为良策,适时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基金将会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忠,罗晓敏.香港地铁的投融资体制与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ArticleInput    责任编辑:ArticleInput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