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公路 >> 正文
浅谈公路改建工程中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有效控制措施
作者:未知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1-18 17:35:10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路网改建中对沥青路面平整度影响的因素以及提出了确保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具体技术措施,以保证行车的舒适性和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一、在道路改建中对路面平整度影响的因素

  (一) 基层平整度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在施工工地中流行着:“土基不平,基层找补,基层不平,面层找补”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十分错误的。保证基层的平整度是保证沥青路面层平整度的先决条件。

  在新旧路基结合部产生不均匀沉降时致使路基顶面横向呈“~”型, 必将使基层顶面或基层底面产生附加弯拉应力, 当附加应力超过基层弯拉强度时, 即造成结合部基层顶面或底面的拉裂。必将影响基层的平整度,基层不平整则沥青摊铺的厚度不均匀,碾压后原来低的地方仍然比较低,有波浪的地方仍然有波浪,只是比原来轻了一些,而熨平板随基层不平的上升或下降形成的波浪,也不容易消除。

  在道路施工中,必须要注意路拱坡度。基层的路拱坡度必须与面层的路拱坡度保持一致。

  (二)沥青混合料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改建工程中,沥青面层厚度与采用的沥青混合料的公称最大粒径相匹配,沥青混合料的一层压实厚度满足大于等于沥青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0倍。确保了沥青路面施工平整度。

  (三)路基拓宽,新旧路基结合部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1.在新旧路基结合部基底软基、腐植土杂物处理不彻底, 存在薄弱的结合面。

  2.在新旧路基拓宽处理后,结合部位路基材质和路面结构层厚度、强度不一, 特别是结合部一侧为新建路基, 另一侧为原有旧路基, 由于质量存在差异, 产生临界面后, 为道路开裂留下隐患。

  3.旧路基拓宽处理后, 在新旧路基结合部位沉降量不一,产生一定的沉降差值, 特别是新拓宽路基完工后沉降较大,成为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4.新旧路基结合部位工艺较复杂, 施工难度较大, 施工过程中, 人为控制不严, 如填料过厚、强度不足、填筑过快, 压实不到位, 密实度达不到设计标准等, 也是产生裂缝的原因之一。

  二、改建施工中提高路面平整度的技术措施

  (一)提高基层抗变形能力,做好摊铺基础准备工作

  高度重视基层(底基层)的施工质量,这一点非常重要。在新旧路基结合部4米范围采用各个基层底铺设土工格栅加筋的技术进行处理,削减新旧路面结合部的基层顶面或底面所产生的附加弯拉应力,预防基层开裂,同时要保证标高、横坡度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基层的平整度。

  (二)新旧路基结合部的施工方法

  1.台阶的设置与处理

  为了有效解决新旧路基的不均匀沉降, 在新旧路基拓宽处理时, 首先清除旧路路肩、边坡草皮、树根、腐植土等杂物及松散的路基填料, 然后在旧路边坡上采取挖台阶的措施进行处理,并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分层填筑,确保新旧路基衔接良好。

  2.填料的选择

  路基填料的好坏直接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工后沉降, 施工中选择与原路基填料一样的比较好。

  3.利用土工格栅进行技术处理

  为防止新旧路基结合处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预防基层开裂,影响到路面。路基施工时, 新旧路基结合部位采用铺设土工格栅加筋的技术进行处理, 一端伸入旧路基整个台阶, 另一端在新路基中铺设,有力地加强了新旧路基结合部位强度, 增强了路基路面的整体抗变形能力, 减少了路面开裂的病害发生。

  (三)保证沥青混合料的摊铺质量

  1.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控制方式

  摊铺中下面层宜采用两侧基准线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表面层宜采用平衡梁找平法或红外线找平法和激光找平的厚度控制方式。若基准线采用钢丝绳,钢丝绳必须拉紧,铁桩要垂直且稳固,确保基准线处于平顺和无折点状态。摊铺机要始终在找平仪的控制下工作,并且控制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同时在供料速度和保持连续摊铺的情况下,调整合适的摊铺速度,保证摊铺机质量。

  2.开始施工前0.5h~1h,应对熨平板进行加热

  这是因为热的混合料接触到冷的熨平板底面时,会粘在板底面,而这些粘附混合料随板向前移动时,会拉裂铺层表面,形成沟槽和裂纹,从而使路面平整度变差。

  3.摊铺机的夯实锤捣与熨平板的振动频率应根据摊铺厚度调至最大,但不容许熨平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